服務國家需求,奮力實現儲能技術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3-01-03

新一輪能源革命正在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以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為主的新興能源技術迅速發展。儲能技術是未來綜合能源系統發展的關鍵技術,將深刻影響國家未來的能源結構和能源安全。現在,天津大學正在積聚多學科交叉的優勢建設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我們以解決“卡脖子”難題、技術產業轉化、示范基地建設和人才培養為任務,希望通過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攻關,建立校企合作新機制,形成科研項目“蓄水池”,建設集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技攻關為一體的完善體系,實現儲能材料、器件、裝備到系統的全面技術突破。

我的團隊正是這個產教融合創新平台的組成部分。在儲能平台建設中,我們積聚了天津大學電化學、新材料、氫能、智能電網和儲能經濟與政策領域的優勢力量,打造了跨學科、復合型、高層次的師資隊伍,形成能源領域的“大團隊”。我們從研究人員隊伍上打破傳統理念,在共同承擔重大研究任務、共同攻關重大問題、共同服務社會的基礎上,推動技術、理念和機制的不斷革新,瞄准國家急需的關鍵核心技術,希望產出一批能夠解決儲能產業“卡脖子”問題的科技成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積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大力發展清潔氫能產業,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風光電等可再生能源存在間歇性、波動性和隨機性等問題,綠氫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載體,可實現能源的削峰填谷調頻,因此綠氫的高效制取與利用對於加強可再生能源利用尤為重要。作為長期關注航天燃料與氫能技術的學者,目前我和我的團隊也正利用在航天燃料合成及應用研究方面積累的催化劑及反應工程優勢,在可再生氫能的制取與利用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以期實現綠色低碳儲能技術的新突破。

我現在所作的科學研究就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驅動水分解制取綠氫,通過加氫反應等將氫氣存儲在可常溫運輸的液體燃料中,在用戶終端通過脫氫反應等將氫氣釋放出來,通過燃料電池將氫高效轉化為電能,形成“制氫—儲氫—供氫—用氫”的可再生氫能源體系。這項研究是氫能走向大規模應用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們團隊已經在水分解制氫、液體有機化合物儲氫及供氫、氫燃料電池等高效催化劑方面取得了較好進展,開發了相關反應技術,與企業合作建設了每天存儲和供應百公斤級氫氣的示范裝置,我希望在未來能夠形成完整的氫能制取與利用技術,並獲得應用。

今后,我們團隊將充分利用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的學科優勢、人才優勢、科研優勢,繼續以加強儲能領域人才培養、加快儲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目標,聚焦可再生氫能的制取與利用的科學前沿和關鍵技術,重點突破從基礎研究到實際應用的瓶頸問題,為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